首先当然是住。
一般来说,讲到柬埔寨传统的房子,大家会说是木房子(ផ្ទះឈើ),这也是很多人从小住的房子。我有一些从省里乡下来到金边的朋友,他们老家仍然是这样的房子。文献里一般会提及历史上柬埔寨平民的房屋多建在水边,所以需要抬高以防洪,从而形成了这种(国内称)吊脚楼的式样。我在暹粒见过吊得很高很高的楼,感觉挺震撼的。
(洞里萨湖边的高吊脚楼。我猜湖水的水位变化幅度应当挺大。)
现在还保留的木房子一般也还是吊脚楼的形式,房屋在楼上,要走楼梯上去,一般就是睡房,其他的生产生活活动都在楼下。
楼上的房子里一般会有柜子这类的家具,但是没有床,睡觉的话铺一个席子就睡了。蚊帐倒是刚需,一般都会有。不过这个席子不像是国内追捧的天然材料(牛皮席、竹席,甚至草席),一般都是某种塑料绳编的。我在柬埔寨住过的地方,除了这次跟朋友到乡下去,基本上都是床垫加床单或者床笠(而且感觉上也不全是棉布的,是某种化纤材料),在这样的天气里如果不开空调,晚上真的很难睡。我问过朋友为什么没见过用席子的,一说是(柬埔寨)国内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要买只能买进口的,很贵;另有朋友说,有的,大家在家里会用的——所以是我没见过而已。柬语中本来也有席子这个词,កន្ទេល,最常见的是用一种叫做កក់的草编的,似乎就是莎草。但我没见过这种正经草席,只见过塑料席。
房子正下方的区域有遮挡,通风但下不到雨,是一个多功能空间。虽然我们已经熟悉了现代住房那种将生活区域按照功能隔开的居住方式,比如单独的厨房、餐厅、客厅、卧室,等等,但是在我们上一辈,还有很多房屋都是这样多功能的,白天是厅,吃饭的时候是餐厅,晚上床一搭就是卧室。很多柬埔寨家庭的木房子也是这样,在这个空间里摆一张或者几张“គ្រែ”,备菜、吃饭、小孩写作业,甚至睡觉都可以在上面。“គ្រែ”我本来以为就是床,但其实柬埔寨以前并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床,这个词指代的是这种用竹子或者某种木头制成的这样一个矮床。我以前见过很多次,只是一直不知道它才是“គ្រែ”。中文里好像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概念,它比(茶)几面积要大得多,但也比床要多功能。此外,楼下并没有分隔出独立的房间,所有人生活都在同一个空间,别人眼皮子底下。
(左下和右下是两张分开的គ្រែ,睡觉的时候铺上席子或者直接睡也可以。)
(饭也摆在上面,人也坐在上面。柬埔寨人吃米饭是在盘子里吃的,用叉子和勺子。我好像从来没见过有人把盘子端起来放在嘴边吃,可能这是为什么他们需要用勺子吃饭的原因之一。说起来,他们也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能用筷子吃米饭,但是我真的到现在也不能习惯用叉子和勺子吃鱼。)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跟睡觉有关的家具(?)就是吊床。刚学柬语的时候就学到អង្រឹង这个词,hammock。这个英文词对我来说都很偏门,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吊床。我还想呢,为什么会学到这么偏门的词,后来发现,柬埔寨人真是太喜欢吊床了,虽然正经上班工作场所没有,但是只要是休闲娱乐的地方,都很常见。在乡下的这种房子底下,有可能没有沙发或者长椅,但必有吊床,主人家也会邀请你躺一躺。
(有些人家现在还会织布,但一般也不是织来自用的了,可以换钱。)
虽然木房子还是很常见,也有年轻人觉得它很好,希望以后自己也有一幢木房子。但是水泥房屋还是逐渐流行起来,算是一种有钱的象征。但听说很多人虽然建这样的房子,却并没有很好地规划内部的空间,也并没有特别在意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反之,他们只是希望造一栋外面看起来很豪华很气派的房子。我朋友带我去参观了他一个亲戚新造的房子,一个非常大的厅,一侧也有隔出来的房间。房子四面都有窗户,可是没有开,里面非常闷热。房主领我们进去,推开了其中一扇房门,里面有个人睡在地上,开着电扇,但是比厅里还至少热五度。
(新式的豪华洋房大概是这样的风格。一般都是这样长条形的,朝着大路的门脸是窄边,往里延伸的是长边。以前看到城市里很多这样的房子,门脸很窄,往里伸得很长。后来去越南的时候发现那边的城市建筑也这样,才知道是因为法国殖民的时候收“门面”税,所以为了少交税但是得到更多空间,就保持门脸的宽度在长度/深度上做文章。)
在这种天气环境中,人们习惯冲凉。柬语中“洗澡”叫做ងូតទឹក,但是ងូត本义是“淋”、“喷”,没有坐浴的意思。传统的卫生间里没有自来水,会砌一个大的水箱,就直接拿瓢舀水冲凉,所以水本身也是凉的。有趣的是,我朋友家接了自来水管,但是只接到厨房和洗衣房(他们购置了一台洗衣机),洗澡的水应该还是积累下来的雨水(印象中好像也没有看到井,或者可能有但是我没有注意到)。因为天热,人们可能一天要洗两三次澡,尤其是早上。每次跟朋友一起在外过夜,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总会催我去洗澡。看来是他们的习惯。
人们也习惯了洗凉水澡。城市里面向外国人的民宿青旅酒店会专门把“提供热水”列出来作为吸引外国游客的项目,但是本地人租的房子常常会有没有装空调也没有热水器的,或者空调装了却没有热水器的。可见洗热水澡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女孩子也天天洗凉水澡(即使我一个不喝热水的中国人都觉得太寒了)。但同时,朋友说装空调更贵更麻烦,但是装一个电热水器花不了多少钱,也很方便。现在也有很多人会装。
往返于金边和其他省份以及乡村,会很明显感觉到城市热岛效应。我在国内的时候不住在大城市(至少不住在闹市区),所以并没有这么鲜明的感受,但是柬埔寨乡下的夜晚和金边的夜晚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当地人都会说喜欢自然,喜欢乡下,在金边工作只是一时之计,要攒够了钱回乡下去,如此等等,也许确有部分真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