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消息人士爆料,“明年手机圈可能就会落地 8500mAh 左右的单电芯大电池。还有实验室甚至还在预研 9000mAh…”

此时此刻,目前的高端机还勉强够到6000mAh“大电池”门槛。今年的荣耀“新物种”机型Power,其电池则才突破到了8000mAh。
真是没想到手机圈里卷起电池容量来也是这么猛、这么凶。那些还在被誉为“续航神机”,又要有了种“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悲壮感。

不得不说,这个电池容量快速卷到8500mAh-9000mAh的确挺让人神清气爽,充电宝怕是真要开启 “中年危机”了。
但不少朋友也还是开启“吃瓜”模式。电池容量为啥能“进步”这么大。这能耐用又靠谱吗?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还是手机厂商们江郎才尽,没得新卖点了只能在电池容量上玩命 “卷”?
这个瓜,还真挺有意思的。
真要说起来,当5G、高性能处理器、AI大模型、2K+120Hz屏幕,以及高清视频播放、大型游戏运行、各种APP应用的普及让手机功耗水涨船高时,原来的“大”电池其实就已经有点“耗”不起了。
这时,拼电池容量则就成了手机能力上的最直白“体验救生圈”。
毕竟,用户可能不懂纳米工艺、算力性能,但“续航翻倍”四个字足以让不是朋友愿意掏荷包。大容量电池、续航能力的比拼,就成了“抢戏份”的大亮点。

当然,电池容量为啥能快速“进步”,材料技术及封装技术的突破就是大功臣。
传统锂电池负极材料是石墨,理论容量仅370mAh/g,但这几年传统石墨负极电池已经快触到物理极限,能量密度上不去了。
但科学家们发现,如果用硅来做负极材料,储能要比石墨多几十倍。可硅材料有个技术弱点——充电时体积会膨胀300%。这可是个相当危险的事。

好在现在这个技术有突破了。材料科学家们用在碳中混入一定比例硅,再通过纳米化处理、碳包覆等先进技术手段,搞出了“硅碳复合材料”电池技术。
这么一来,让手机电池容量和续航能力均得到了质的提升的硅碳负极电池也就出场了。配备7000mAh以及更大容量电池的手机也就来了。
目前,用这种技术的大容量电池拼的就是硅含量及电池的体积、重量上。硅含量越高,电池能量密度就越大,同等容量下电池能做得更小更轻薄。
例如,荣耀第三代青海湖电池、vivo的第三代硅负极蓝海电池则号称达到了10%硅含量。

但要是电池材料里是硅含量再度提升,给拉到了25%-30%,那么8500mAh到9000mAh的更大容量电池出场也就成不难了。
看来,手机厂商及电池厂商们,应该是在电池材料里硅含量技术上又有了新突破。
只不过,高硅含量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但怎么说呢,一个手机也就用个3-5年就差不多了。另外,有些手机厂商还能支持换电池服务。实在不行,可以去手机厂商的服务/维修点花点钱换个电池呗。
另外,电池封装技术也是进一步提升电池容量的好帮手。钢壳电池的封装技术就挺牛的。
钢壳比传统铝壳更耐挤压,能缩小安全冗余空间,同体积下多塞5%电量,还兼得散热增强buff。

当然,钢壳电池的封装技术代价也很直白,手机电池的重量恐怕又得更重一点的。
从业内消息人士爆料来看,手机电池要卷到9000mAh看来是稳了。在很多人用的充电宝也才8000mAh到10000mAh+的时候,手机电池容量就飙到9000mAh,这有点刺激啊!
眼瞅着手机电池都要卷到9000mAh,充电宝会不会就显得有点“多余”;而按手机厂商的“卷法”,再过两年充电宝的容量,还不一定比手机大呢!
要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再加上最近的3C风波,估计充电宝的“中年危机”可能就快到了。

不过,也别急着给充电宝惋惜!为啥呢?还不是“一天两充快成为常态”,电池容量大了也不能躺平呗!
处理器的性能升级、各种游戏、APP都快膨胀成“系统级能耗黑洞”。大电池,也不过是给这些能耗填坑罢了。
另外,火车上的插座可是个稀缺资源、路边/公共设施也没有那么多可以方便随时充电的插座……
在机不能离手、没联网就像被失联的当下,没充电宝?怕是相当没有安全感吧!

这么看来,只要手机的各种“能耗黑洞”问题依旧还在,充电宝就不会凉凉。但充电宝厂商用的电池技术,看来也得像手机厂商、电池厂商们学习学习了。
那么,你期不期待配备8500mAh到900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手机早点上市呢?要是有了这种超大容量电池手机,你还会配个充电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