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不平凡的约会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约会
这是一场“一带一路”上的约会


这是共享基金会广西第十二批援柬埔寨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医疗队书写的动人篇章。自今年7月启程以来,这支由贵港市人民医院8名眼科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在柬埔寨的土地上用手术刀与仁心,为502名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更架起了一座中柬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

经过短暂严格的培训,7月20日,先遣队员潘庆媚和黄春媚抵达磅士卑省驻点做准备工作。3天后,全体队员集结,对医疗点进行消毒、调试设备等前期工作。7月28日首个手术日,在六七平方米的手术车里,梁文章和潘庆媚默契配合,仅12分钟就顺利完成援柬第一台手术,过程行云流水。接下来的日子,医疗队每天忙碌手术,最多一天做了36台手术。


8月5日,王和平接诊一名40多岁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其右眼几乎失明,手术车条件有限,手术困难重重。但患者是家中顶梁柱,因视力问题工作受限,他和家属都渴望中国医生为他做手术。王和平科学权衡后决定手术,在助手和护士配合下,他沉着冷静,灵活调整方案,手术持续40多分钟,比常规白内障复明手术多了3倍的时间。第二天,患者视力恢复到0.8,现场掌声雷动,大家纷纷夸赞中国医生技术神奇。“哪怕只有1%的机会,也要付出100%的努力。”王和平说,他们没有因为手术困难而退缩,而是为了患者重获光明选择了迎难而上。这份担当,赢得了柬埔寨人民的赞誉:“中国医生,不仅拥有精湛的技术,更有敢于为患者担当的勇气和仁爱。”


七八月的柬埔寨,雨水高温交织。由于水土不服加上工作强度大,一些队员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队员黄春媚虽肠胃不适,却未影响手术诊疗协作节奏;姚霞凌晨2点身体不适,天亮后坚持按时到医疗点,专注完成B超检查;莫少华腱鞘炎发作,科学缓解不适,确保手术精准配合。
队员们每天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除了中午休息,都在手术车里忙碌。梁文章说:“多做一台手术,就能给多一个人带来光明。”哪怕自己累一点,换来的是患者的光明,是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提升,他们便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奖赏了。40多天里,医疗队共筛查病例567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02台。


7月31日,一名约九岁的小女孩牵着失明3年的八旬奶奶一大早赶来筛查。手术第二天,奶奶拆纱布时,轻轻抚过孙女脸颊,一句“奶奶又能看见你了”让女孩的泪水夺眶而出,从口袋掏出一张她写的爱心卡片,双手递给医疗队员。“这是给医疗队员最好的礼物。”梁文章说。
8月29日是最后一个手术日,当最后一台手术圆满完成,基金会和当地志愿者为8、9月生日的队员过生日,让大家又惊又喜。“他们用最真诚、热情的方式关爱和接纳我们,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和踏实。这是我过的最难忘的一个生日。”刘秋垣说。“在柬埔寨的一个多月,我听到最多的是患者说‘感谢中国医生’,看到最多的是术后患者的笑容。”刘秋垣说,最难忘的是为患者揭开纱布时,他们睁开双眼,环顾四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更多资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