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戎寺是通王城(即大吴哥)的中心,也是其最精华的部分。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值得一提的是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
巴戎寺建于12世纪末,是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为自己建造的寺庙。着这里,有着整个吴哥窟最神秘的微笑。
西元一世纪时,柬境建立扶南国,奉印度教为国教,吉蔑=高棉,是当地民族的名字。大概孙权的年代,中国的大使就被派去扶南国,开始了两国之间的往来,琉璃、音乐、佛教、造船业很多文化陆续传入中国,高棉语中扶南国王 Kurung bnam,Kurung(帝)bnam(山),扶南是bnam 就是“山”的意思,这是一个崇拜山的民族,认为越是高处就越与神接近。
扶南国有属国真腊。约公元400年,北边的真腊灭掉扶南,高棉人建立了真腊王朝(就是后来的柬埔寨)。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建立高棉国家,他是一位神王,在吴哥王城作为帝国首都。1010-1150年苏利耶跋摩一世和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统治时期,帝国步入极盛。9世纪至15世纪出现的吴哥王朝,被称为高棉帝国,国势鼎盛,文化灿烂,版图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国之部份地区。
1430年暹罗入侵柬埔寨,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因为吴哥太靠近暹罗边境,柬埔寨放弃吴哥,迁都金边。
当吴哥成为弃城,在密林里沉睡了几百年后,最终被法国人再度发现,发现它的人正是因为这部翻译成法语的《真腊风土记》,看到书里描述的神秘王朝,于是去一探究竟,竟然被他在密林深处找到,可以试想一下他当时看到的景象是多麽震撼,以至于他兴奋地回国将消息带给国人时居然没有人相信他,为了证明自己,又重返吴哥,只是这次没有那么幸运,35岁因病去世了,但吴哥终于重见天日。
复仇,侵略和抵抗,衰落和兴盛,耻辱和荣耀,阇耶跋摩七世改变了信仰,从之前的印度教皈依了大乘佛教。阇耶跋摩七世重建了国都吴哥城(Angkor Thom),为纪念其父修建了圣剑寺(Preah Khan),为纪念其母修建了塔普龙寺(Ta Prohm),而他为自己修建了巴戎寺(Bayon)。巴戎寺是一个有49座(现存37座)四面佛塔塔的塔林,加上周围5座门塔,一共54座四面佛塔,200个左右微笑的面孔俯视着巴戎寺和吴哥,“高棉的微笑”就指这里。
佛像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而且都带着安详的微笑。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笑容有着细微的差别,微微上翘的嘴角说不出是宽容还是嘲讽的意味,而似睁似闭的眼神又带着些许忧伤,仿佛藏着什么世人永远无法了解的秘密。
这就是最著名的高棉微笑,是吴哥54个四面佛里笑容最美的,之所以是54个,象征古代柬埔寨有54个省。
《吴哥巴戎寺,震惊世人的微笑》泽丹卓玛
这一时,
斑驳起伏的石阶,
牵动着我的心灵,
引领着我的脚步。
这一刻,
风化断裂的石墙,
停留了我的目光,
模糊了我的身影。
沧桑古老的回廊壁画,
刻录着人间的万物百态。
精美绝伦的浮雕石刻,
雕琢着天际的荷叶浮萍。
亘古静穆的四面佛塔,
接受了万千的顶礼膜拜。
旷古无言的佛陀微笑,
包容了无尽的合十诉求。
无处不在的,
那是怎样的眼神啊?
宛若初升的日光般温润宁静,
却有安抚众生的力度。
千变莫测的,
那又是怎样的笑容?
好似即刻的满月般皎洁祥和,
却有抚平伤痛的劲道。
近千年的废弃,
数万日的洗礼。
纵世间万事莫测,
但只念慈悲喜舍。
日起日落,
月归月隐。
不曾消逝,
不会终结。
千年古寺,
万年菩提。
佛笑仅一日,
尘世已经年。
当你在柬埔寨旅行过,美丽的微笑往往不止于是里面的雕刻与建筑,还有淳朴的柬埔寨人民和孩子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