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夏节是柬埔寨极为重要的佛教传统节日,它象征着雨季的开始。在柬埔寨,雨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丰沛的雨水,滋润着这片土地,也为人们的心灵带来了一场修行的契机。“守夏节”这个名称,就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它又称“守居节”“入夏节”“入雨节”等 ,而其来源可追溯到古印度僧尼雨期禁足安居的习俗。梵巴文中,“考”意为“进入”,“攀萨”意为“雨季”“雨期” ,从名称中便能感受到这个节日与雨季的紧密联系。
节日前夕,柬埔寨各地寺庙已陆续开始为守夏节做准备。僧侣们清扫寺院和僧舍,以干净整洁的环境迎接这个神圣的节日。到了7月11日守夏节当天,全寺僧人举行入夏安居仪式。他们整齐排列,礼佛诵经,庄重地诵念“贫道将在此寺守夏安居三个月”三遍。之后,一般僧人向高僧忏悔过失,各寺院和僧人之间互送鲜花、香烛,表达敬意和忏悔之情。这一系列的仪式,让整个寺庙充满了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在这三个月的守夏节期间,僧侣们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在寺庙内安居修学,不得外出。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探望生病的亲属,他们可能会被给予最长七天的假期。对他们而言,这段时间是深入学习佛法、静心冥想的好时机。寺庙成为了他们修行的净土,远离外界的喧嚣与纷扰,专注于内心的修炼和对佛法的领悟。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守夏节同样意义非凡。节日期间,信众们怀着虔诚的心前往寺庙布施。他们带来香米、蜡烛、香、袈裟、浴布等日用品,这些物品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信众们对僧侣修行的支持,对佛法的尊崇。守夏节早晨,平民百姓普遍到寺院施斋,斋饭丰富多样,除了新鲜的饭食菜肴,还有柬埔寨传统糕点蕉叶糍粑。人们还会奉献蜡烛丛及甘蔗水、糖、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等日用品。并且,他们会制作可燃三个月之久而不熄的巨大蜡烛,敲锣打鼓送到寺庙,供僧人在守夏节诵经时使用。傍晚,人们手持鲜花和点燃的蜡烛,在寺院举行隆重的巡烛仪式。烛光摇曳,映照出人们虔诚的面容,此时,守夏节活动达到高潮。
佛教自古就有结夏安居的传统,夏季炎热,万物滋生,僧侣不宜外出,以免踩踏蚊虫蚁蛭。柬埔寨进入雨季后,为了让全国僧人方便修行,静心觉悟,每年都会举行守夏节。这一传统延续至今,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成为柬埔寨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守夏节期间,许多善男信女还会选择出家三个月,或者天天聆听僧侣诵经,又或者在家中持守佛律八戒,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佛教的虔诚。
守夏节不仅是柬埔寨国内的重要节日,也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游客们来到柬埔寨,亲身感受这个独特节日的魅力,了解柬埔寨的佛教文化和传统习俗。对于柬埔寨而言,守夏节是传承和弘扬本国文化的重要契机,也是向世界展示其独特文化魅力的窗口。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让我们一同关注柬埔寨守夏节,感受这个节日为人们带来的心灵洗礼,见证佛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与发展。相信守夏节所蕴含的宁静与祥和,会给柬埔寨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