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这个美食丰富的国家,每个城镇都有不少咖啡店(kopitiam)、餐馆和小摊,供应种类相似的马来西亚美食。虽然选择相近,但全国13个州各有其受欢迎的本土化版本与独特变化。

(图源:Wallpaper Cave)
各州知名菜肴众多,难以在此全面涵盖。本文仅选每个州较具代表性且广受认可的标志性美食进行介绍,未来我们将陆续补充各州其他特色菜品。
注:本文内容仅涵盖马来西亚13个州属,不包含3个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布城和纳闽)。

(图源:Playground)

位于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的柔佛州,与新加坡仅一水之隔,以其特色叻沙而闻名。这款浓汤以辣椒与香料研磨而成的酱料(rempah)、鱼肉和椰浆(santan)熬制而成。与其他州的叻沙不同,其独特之处在于酱汁是浇在意面上,而非传统的米粉。

(图源:Johor Foodie)

这座历史悠久的州属以鸡饭粒著称。这种饭团大小似高尔夫球,搭配蒸煮鸡肉和鲜美酱油汁一同食用。鸡饭虽原为海南传统菜肴,但此种球状造型的改良,正如英国的康沃尔馅饼(Cornish Pasties)一样,既有利于保温,也更方便携带。食用时通常佐以特制辣椒酱。

(图源:Asia Web Direct)

这道名为“Masak Lemak Cili Padi”(椰浆辣椒煮)的菜肴口味火辣,尤其适合嗜辣者。其风味融合甜、酸、苦等多重层次,口感丰富。作为森美兰州的代表菜之一,该州以椰浆辣味菜肴著称,而这道菜正结合了辛辣与椰香的特点。通常加入鸡肉或牛肉熬煮成浓郁汤汁。

(图源:Rasa.my)

巴生肉骨茶起源于马来西亚巴生,以其药材香汤底和丰富配料著称。可选食材包括排骨、五花肉、猪肘、猪蹄及猪肠等肉类,亦可加入豆腐泡、鹌鹑蛋、腐竹和香菇等配菜,以增添风味。

(图源:ViralCham)

怡保是霹雳州的首府,以多种美食著称,尤其以河粉最为知名。这种扁平米线口感爽滑,配以鲜美的鸡虾高汤,佐以辣椒片与酱油蘸料,通常还会搭配一盘豆芽和白切鸡——这道组合在当地被称为“芽菜鸡”,是怡保的标志性美食之一。

(图源:Travel with Sun)

槟城炒粿条享有国际声誉,吸引世界各地经营者以其名义招徕顾客。其美味关键在于镬气,火候越足,香气越浓。传统做法中加入猪油渣以提升风味,当地店家则多用炭火快炒,以保持镬气,并配以酱油、鲜虾、鸡蛋、豆芽、蛤蜊和腊肠等配料。成品看似简单,但风味层次丰富,深受食客欢迎。

(图源:Slightly Tastry)

这道美食源自马来西亚最大稻米产区吉打州。Nasi Ulam是一种混合米饭,拌入多种生鲜蔬菜、香草与香料,最后撒上烤椰丝或kerisik(烤香椰末),可单独食用,也可搭配小菜和配菜(lauk)。因制作过程繁琐,这道菜较为罕见,即便在吉打当地也难寻供应店家。

(图源:Taste Atlas)

烤鱼(Ikan Bakar)在这一风景秀丽的半岛最北端小州尤为著名。由于毗邻边境,该地饮食呈现出明显的泰国与吉兰丹风格特色——新鲜海产以浓郁的本地风味调料腌制,再佐以辛辣辣椒酱一同享用。

(图源:Expatgo)

Nasi Kerabu(蓝花饭)是马来西亚特色美食,因蓝色米饭得名,其色泽源自蝶豆花汁,与白米和香料同煮。该料理起源于吉兰丹州,常作为主食,配菜含多种蔬菜、草本及特制叁巴酱,多与炸鸡、烤鱼、咸鸭蛋等搭配食用。

(图源:Vkeong)

Nasi Dagang(达岗饭)是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特色椰浆饭,广泛流行于登嘉楼、吉兰丹和彭亨等州,属传统马来美食。它在东海岸是家常早餐,也常用于开斋节、哈芝节等节日招待宾客,以示尊重。与普通椰浆饭相比,达岗饭在做法和配菜上均有不同:以香米和糯米加新鲜椰浆烹煮而成,传统上佐以当地风味的金枪鱼咖喱(Gulai Ikan Tongkol)一同食用。

(图源:Hexafood)

彭亨州拥有马来西亚半岛最长河流,盛产淡水鱼,巴丁鱼(银鲶)是当地常见食材。特色菜“巴丁鱼发酵榴莲咖喱”(Ikan Patin Masak Tempoyak)融合两种本土物产——以发酵榴莲制成的酱料(tempoyak)与鱼同煮,制成风味浓郁、辣度较低的咖喱,通常佐以米饭食用。

(图源::Expatgo)

斗亚兰面得名于沙巴州斗亚兰镇(Tuaran),以手工蛋面为主,搭配叉烧、蔬菜及鲜虾等配料,经炭火快炒后淋上甜咸酱汁。多数店家会附特制辣酱,以锅气足、面条弹牙著称。常见于沙巴当地小吃摊、茶室与餐馆,既是日常主食,也是游客常体验的地道风味。

(图源:Klook Travel)

砂劳越干捞面,当地称为“哥罗面”(Kolo Mee),是古晋的代表性美食,常见于当地茶室,为日常主食之一。哥罗面以手工细面为主,口感劲道,配以独特酱料提味。常见配料包括猪肉、叉烧、鱼饼及肉丸,增添风味与层次。尽管外形与云吞面近似,但其面条质地与酱料风味均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