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本名应该叫吴哥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庙,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寺庙的结构、比例、均衡以及雕塑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迹之一。它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印尼的婆罗浮屠千佛坛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1858年的某一个晨曦,亨利.穆奥在莽莽森林中发现了它,从此,吴哥窟再现人间。能在有生之年来此见证一个奇迹是无比幸运的事。
吴哥寺倍受现代人的关注,不仅仅因为是最大的宗教建筑,也因为其建筑结构和空间尺寸与日历、天文和宗教神话等都有有相合之处;它是建造于一千年前,完全用人工完成的建筑;另外吴哥寺拥有外墙壁上精美迷人的仙女雕像和回廊上完整的浮雕画卷,在荒废了三四百年后至今能保存较好。
从下面示意图就能了解它们之间的大致关系。
对于吴哥窟的整体布局,只有在空中才可以看得完整。热气球从空中拍得(来自网络)。
吴哥寺的整体布局,对比上下两图,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回廊的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回廊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按照婆罗门教来说,这五座宝塔象征着世界中心之山须弥山,周围的回廊象征着喜玛拉雅山脉,护城河则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大海。

吴哥窟的护城河呈长方形,如口字,全长5700米;河面宽190米。

天界桥入口,两边有狮子和七头蛇神naga雕塑。

瘦瘦纤长的辛玛狮子,是百变毗湿奴的狮形化身。

七头蛇神naga,人们把蛇奉为吉祥、平安、力量和守护的象征。

通过长长的天界桥,接近吴哥寺!那个护城河现在看起来平静得很,在古代的时候里头可是放满了生猛的鳄鱼,用来防敌人和贼人的。

走完天界桥,来到吴哥寺的外院儿西大门,它和左右两塔门通过二重檐双排石柱画廊连通。门口有糖棕树,还有大大的七头蛇神naga雕塑。

用砂岩筑成封闭式长廊,廊道向外一排都是石刻链子窗。链子窗能造成极好的摄影效果。

这里祭放着一尊高达4米的毗湿奴神像,有当地人正在跪拜中。毗湿奴Visnu,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被称为“保护之神”,掌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

过西大门后,有一条很长的道路,路面用砂岩石片铺砌,直达寺庙的西山门。
吴哥寺标准正面照,上头只能看到3个玉米头,还有两个在后面儿藏着呢:(不过围了绿网正在维修的正门,挺煞风景滴,呵呵,没办法!)
我们身穿柬埔寨方面赠送的T恤衫留个影。导游说,这T恤衫绝对比中国的水货质量好!当时,我的脸都红了。回国后确实感觉质量不错。

吴哥寺的玉米头按照婆罗门教教义,天神们都居住在隔着汪洋大海的须弥山上,所以最高台阶上再建造的高塔就是供奉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Brahma、保护神毗湿奴Vishnu、和毁灭神湿婆Shiva。但是吴哥寺共有五个,四角各一个,正中央有一个,彼此形成梅花形。这样,从四个方向看,都能看到三座高塔。现在柬埔寨国旗上的图案就是吴哥寺的三塔剪影(只是颜色为红白蓝,与原宗主国法国的国旗颜色相同)。

我们从东门进入第一回廊,第一回廊是条壮丽的浮雕画廊,雕刻的都是印度教(即婆罗门教)的神话传说。单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而环绕整个吴哥寺的回廊里共有八幅排列雕工精细的巨型浮雕,总长近八百米,规模巨大。画廊外侧石柱顶部的天花板,装饰着莲花和玫瑰花图案,异常精美。

红色外墙上的小仙女。

导游们讲:抚摸小仙女可以祈福,局部敏感部位被游客们摩挲得黑又亮的小仙女。

南北各有一座藏经阁。虽然不高,但石阶很陡,手脚并用才能上去。里面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是,一定要上去。因为是拍第二回廊的最佳位置!

第一层回廊和较高的第二层回廊。

第二层回廊,一座长方形回廊,东西方向长约115米,南北方向宽约100米,回廊没有石柱,墙壁上有葫芦棂窗。

回廊与回廊之间有落差,登上梯子才能到第二回廊。

第二层回廊内壁有许多迷人的阿布萨拉仙女雕刻。

阿布萨拉,“搅拌乳海”浪花里诞生出来的一个个新生命。她们上身裸露,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

第二层回廊也被称为“千佛廊”,里面并没有第一层回廊浮雕那般宏大的场面,只是供放着各处收集来的古旧佛像。一圈儿下来,你可以发现多数佛像失去的正是头面。 好像佛头总是容易被盗。

穿过第二回廊,平台上高耸的就是第三回廊和中央殿堂,到达最高的第三回廊和中央殿堂,要爬上高高的梯子,非常陡峭;寺庙中的楼梯修的又窄又高是有说法的,只有这样,人们攀爬时才能手脚并用,已显对神的尊敬。现在除了东面的阶梯,其他三面阶梯均被禁止通行。第三层呈正方形,边长75米。这是神庙的最高层,四座小莲花塔拱卫中央主塔,象征着诸神居住的圣地须弥山。

位于东面的“爱情梯”供游客上下。据说1973年,一对法国夫妇在此攀爬时,妻子不慎摔下身亡,丈夫在悲痛之余,捐钱在此造了这条扶梯,以此纪念妻子。尽管有扶手,上下阶梯时仍需用手抓住栏杆。36级台阶,坡度75度,台阶进深仅15厘米,只能踩半个脚掌。

从上往下拍。

从东面“爱情梯”拾阶而上,到达第三层回廊。

俯瞰一、二层回廊

站在第三回廊往下看,十字殿堂、层层的回廊,600米长的参道和一望无际的雨林尽收眼底

“众神汇聚的地方”中心宝塔。上面还保存有精美浮雕,四周回廊在此交汇。上圆下方的密檐石塔,上层实心,叠涩拱顶,下层和长廊有机地结合成为塔门,塔内设立神龛。吴哥寺原来供奉印度教的毗湿奴,十四世纪中叶,吴哥寺改宗佛教

中央主塔上的女神浮雕,红色还未完全褪去。

返回大门。与老伴在两棵心形的树下合影。

再见了,吴哥!

文中多次提到“搅拌乳海”是印度著名神话之一,故事情节复杂,请自行问度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