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柬埔寨都在用APP
APP下载
温馨提示
吴哥窟,藏在雨林中的神话故事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柬埔寨中文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发布和评论,没有帐号?注册

x
决定来吴哥前,我将蒋勋所著的《吴哥之美》又仔细地阅读了一遍,正如他书中所说:“一本书存在着,一本书被出版,一本书被阅读,一个曾经存在的文明就不会消失。”--我也将在吴哥的四天草草记录,更多是为了今后给自己的回忆。


与其说吴哥是一座城,不如说是一个故事,所以我想以时间顺序来写它~
一. 罗洛斯遗址
柬埔寨三个朝代中,公元1世纪左右的扶南国只存在了史书中,6世纪中的真腊王朝在现金边北的三波坡雷古遗址中还有所保留。而自公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在荔枝山登基建立的吴哥王朝则留下了大片的建筑遗址群,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的朝拜之地。
吴哥王朝建立后最早的都城就是现在的罗洛斯遗址。
图片
普力科寺(Perah Ko)是我们此行参观最老的建筑,为因陀罗拔摩一世为祖先修建。因殿前有三头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Shiva)的坐骑公牛,又被称为神牛寺。
图片
普力科寺前的神牛雕塑
图片
普力科寺门口残存的文字记录
图片
阳光下的红砖格外耀眼
巴孔寺(Bakong)为因陀罗拔摩一世为祭天修建,是第一座神殿山建筑,象征印度教中宇宙中心的须弥山。
图片
巴孔寺
图片
巴孔寺威风凛凛的石狮
二. 吴哥城的建立
公元9世纪,耶轮跋摩一世迁将吴哥都城迁至巴肯山。巴肯山虽然只是个海拔67米的小土堆,但已是当地平原的制高点,更像是宇宙中心的须弥山。耶轮跋摩一世在山上建造了巴肯寺(Phnom Bakheng),所用石材则全部从距离40公里外的荔枝山切割、由大象搬运过来。
图片
巴肯寺原建有109座宝塔,现多已坍塌,但象征须弥山的五层台基还在。导游说到了旺季想上去看日落还要排队。
图片
雨季没有日落,但有满眼的郁郁葱葱
图片
藏在森林中的吴哥寺
三. 从砖雕到石雕
吴哥早期的建筑是由红砖筑成,砖上覆盖灰泥进行雕刻,普力科寺就这种砖雕建筑的代表。
图片
雕刻精美的灰泥脱落,露出里面的红砖
曷利沙跋摩一世时期的豆蔻寺(Prasat Kravan)以及罗贞陀罗拔摩二世建造的东美蓬寺(East Mebonhe)和作为国庙的比粒寺(Pre Rup),皆为这种红砖建筑。
图片
漂亮的豆蔻寺
图片
豆蔻寺内毗湿奴雕像
图片
门口萌萌哒石狮
比粒寺是建有焚烧炉的洗骨池的皇家火化场所,因此又叫变身塔,所谓人变身成骨、王化身成神。
图片
比粒寺的焚化炉
从巴孔寺开始,已能看到红砖和石雕的结合。
图片
巴孔寺的石殿和红砖藏经阁
耶轮跋摩一世建造的巴肯寺,塔身与石狮已全部用石块雕筑。而阇耶拔摩五世时期未修建完成的塔高寺(Takeo),可以看到石块已经堆砌成寺庙的形状。
图片
虽然没有修建完成也很少雕刻,却更直接地显示出原始的建筑之美。
图片
到乌岱亚迪亚拔摩二世时建造的巴芳寺(Baphuon),已经完全由石块雕筑。巴芳寺是乌岱亚迪亚拔摩二世建造的国庙,以须弥山的为象征,目前仍是大吴哥城内的最高建筑。
图片
罗贞陀罗拔摩二世时期建造的供僧人居住的寺庙班蒂斯蕾(Banteay Srei,俗称女王宫)是个特例,它用朱红色砂岩建造,这种石料含水分时便于雕刻,而风干后坚硬如石,千年不腐‌。
图片
主体为三座塔祠,外围有廊道以及有守护的神兽,但是神兽已被掳走或损坏,展示的都是复制品。
图片
班蒂斯蕾的三座塔祠
图片
班蒂斯蕾保存完好,镂空的雕刻技法更是精美,将印度神话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图片
湿婆和妻子骑着公牛坐骑
图片
恶魔罗波那、罗摩及妻子以及各路神仙的混战
图片
猴王哈奴曼和兄弟的争斗
图片
金翅鸟及柬埔寨国花隆都花雕刻
图片
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仙女形象
四. 从印度教到大乘佛教
吴哥王朝自建立起大部分时期信奉的是印度教。从女王宫精美的门楣,到通王城护城河的桥边,随处可见印度教毗湿奴、湿婆、蛇神Naga、天空之神因陀罗以及各种神鸟、猴王的形象。
图片
通王城护城河上的石桥
图片
搅动乳海的天神
图片
拔蛇的阿修罗
图片
神牛寺门楣上的大鹏鸟和九头蛇王
图片
十二生肖塔,也被称为天狱或审判塔
苏利耶拔摩二世陵寝小吴哥(Angkor Wat)的回廊上更是细细雕刻了印度教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的故事以及印度教创世之说“搅动乳海”的宏大场面。
图片
雨季的小吴哥
图片
通往小吴哥天堂的阶梯
图片
搅动乳海壁画
图片毗湿奴乘着金翅鸟
图片
《罗摩衍那》场景
图片

《摩诃婆罗多》

印度教追求梵我合一,君主以天神自居。罗贞陀罗拔摩二世修建的空中宫殿(Phimeanakas),仅君主可以登上,并传说国王每晚与蛇神交配,听似荒谬,却恰恰体现了印度教最初的生殖崇拜和军权神权合一的信仰。
图片
空中宫殿
图片
图片
圣剑寺的尤尼Youni雕塑
图片
吴哥国家博物馆的湿婆林珈Linga
小吴哥回廊壁画上除了对天神的雕刻,就是对贵族生活的描述,甚至对不同等级贵族车轿规制的不同都有体现,充分展现了种姓制度的深入人心。
图片
无数华盖下苏利耶跋摩二世乘象出行
与小吴哥同时期的崩密列(Beng Mealea)已被损毁,废墟中丛林密布,可能更像是吴哥当初被重新发现时的样子。
图片

“石块和树根,女神和藤蔓,艺术和岁月,雕刻和时间,变成不可分离的共生者。”--《吴哥之美》

图片
王权终究不会永恒,而自然的生命力却是生生不息。
图片

阇耶拔摩七世起,国家信仰从印度教转变为大乘佛教。佛教与印度教最大的不同是对普度众生的追求。在他建造的巴扬寺(Bayon)浮雕中可以看到很多平民的生活。

图片
巴扬寺
图片
高棉的微笑
图片
行进的士兵队伍
图片
随队出行的小猪
图片
欢乐地撸串儿
对人民的重视可能是他能够打败占婆,将吴哥领土扩增至顶峰的原因。
图片
与占婆战争的场景
除了庙宇阇耶跋摩七世还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学校和医院,龙蟠水池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龙蟠水池(Neak Pean,也叫涅槃宫)
他的头像被雕刻在所有同时期的建筑上,“高棉的微笑”也成了吴哥窟的招牌。
图片
大吴哥城北门
图片
斑黛喀蒂(Banteay Kdel)
五. 从灭亡到重生
阇耶跋摩七世后吴哥国力逐渐衰弱,15世纪中被暹罗战败,吴哥王朝灭亡,又经两次自然灾害,吴哥城终被遗弃。19世纪,法国人亨利·穆奥循着元朝使臣周达观所著的《真腊风土记》在繁密的热带雨林中再次发现了这些文明的记忆,但战争、偷盗各种人为破坏又将吴哥再次破坏。近两个世纪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吴哥,披着一层层厚厚的历史记忆。
图片
塔普伦寺(Ta Prohn)与城墙共生的榕树
图片
残破的崩密列处处透露着生命的希望
战争已远离,蒋勋当年《吴哥之美》中描述的乞讨儿童应该都已长大,景区偶尔还能看到地雷受害者,慢慢也会不见吧。
图片
生命时长时消,曾经遍地的大象,如今已很少在这里生活,它们的踪影在石刻和雕塑中却时时存在。
图片
斗象台
图片
东美蓬寺的大象活灵活现
图片
塔普伦寺的苔藓每年旱季消失雨季又会来报到
图片
达松将军庙门口的著名的大榕树已不见
图片
偶然在酒店看到当年榕树繁盛的照片
图片
龙蟠水池干涸后长出的树木在水涨后死亡,却又长出大片荷花
文明可以被暂时湮灭,但生命从来没有在这片土地消失。今日的吴哥,更多的是历史与生命的和谐相处。
图片
小吴哥的白狗
图片
塔普伦寺的走地鸡
图片
巴扬寺的猴群
图片
斑黛喀蒂的蝙蝠
图片
豆蔻寺前睡得很香的小狗
图片
巴肯寺下玩耍的小朋友
经历多年战争,柬埔寨人口只有1700多万,其中大多数都以旅游业为生。现在柬埔寨实行12年义务教育,但是每天只上半天学,剩下的半天家长会送孩子们去学计算机和外语,导游说:不会外语找不到工作。
还有一些柬埔寨人,他们世代以捕鱼为生,房屋都建在水上,一生都很少上岸。在洞里萨湖上,我们得以一见。
图片
水上的村庄
图片
晾衣服的小姑娘
图片
医院、学校、政府都建在水上
图片
可以划着自家小船带游客游览红树林
图片
这间屋一定有个热爱生活的主人
书中的柬埔寨,充满了宗教的神秘和战争的苦难;人们口中的柬埔寨,也只有落后贫穷甚至危险。但我看到的柬埔寨,是发达的旅游业、淳朴的人民、他们单纯的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和平的珍惜。
图片
拍到一张满意的柬埔寨国旗
吴哥的历史太厚重,在其中不自觉地会多出很多思绪却一时难以理清。
来到洞里萨湖的蓝天白云下,心情豁然开朗~
图片
撒网捕鱼的洞里萨人
关键词:中的
如遇无效、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刻举报!交易时请仔细查验相关证件,切勿提前支付任何费用
爱上柬埔寨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柬埔寨华人论坛看到我的,谢谢!
评论信息
 正在加载留言...
相关推荐

会员榜单

爱上柬埔寨
爱上柬埔寨

发了826个帖

积分
0
王文鑫手机店
王文鑫手机店

发了268个帖

积分
7000
柬埔寨新闻
柬埔寨新闻

发了203个帖

积分
0
国际报道
国际报道

发了94个帖

积分
0
创始人
创始人

发了82个帖

积分
1000001
中国热点
中国热点

发了68个帖

积分
0
VA SREYHEAB
VA SREYHEAB

发了67个帖

积分
0
东南亚新闻
东南亚新闻

发了50个帖

积分
0
网站开发